脑的供血来源于颈部的两条颈动脉和两条椎动脉。脑动脉硬化狭窄是全身动脉硬化的常见表现,主要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高龄及嗜烟等不良生活习惯。
怀疑脑动脉硬化狭窄需做哪些检查?
发生脑缺血,尤其是伴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患者,需进行脑血管评估,判断有无脑血管病变或狭窄。评估方法有:经颅多普勒、颈动脉彩超、CT血管成像、磁共振血管成像、脑血管造影。最方便的是颈动脉彩超,最清楚的是脑血管造影。“脑血管造影”是诊断脑动脉狭窄的金标准。
颈动脉狭窄的危害和临床表现
颈动脉狭窄可引起慢性脑缺血,导致脑损害。表现为头昏,视力下降,记忆力、智力和社会活动能力下降等。常伴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动脉硬化等。狭窄部位的斑块或血栓脱落后,可造成脑动脉闭塞,轻者导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表现为突然头昏、眼黑、言语不清、口角歪斜、一侧手脚发麻无力等,多数患者几十分钟内恢复,但反复发作;重者导致脑梗塞,引起永久性偏瘫、失语等。
脑缺血常与脑动脉硬化狭窄有关,长期脑动脉狭窄可致慢性脑损害。积极治疗脑动脉狭窄,可防治脑卒中。目前,脑动脉狭窄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外科手术、支架成形术。药物治疗是基础;外科手术创伤大,风险大,难度大,并发症发生率高;“支架成形术”有以下优点:①微创;②应用范围广,可用于治疗颅内外动脉狭窄,许多患者从中获益。
介入治疗技术——脑血管病防治的新的有效方法
脑血管病防治的关键是积极治疗病因和危险因素。遗憾的是,许多患者往往是在病情严重后才到医院。针对病因的“介入治疗技术”是防治脑血管病的有效方法之一。①脑动脉狭窄或闭塞是脑缺血(梗塞)发病的根本原因之一,及时应用“溶栓术”、“支架成形术”治疗,可使闭塞的脑动脉开通或狭窄的脑动脉管径扩大,改善脑供血,达到防治脑缺血(梗塞)的目的。②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等是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的根本原因,对这些患者,应用“介入治疗技术”,可在一定程度达到防治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