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石家庄1月15日电 (记者方童)“中、小学生时期是人的行为、性格和智力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由于身心变化比较快,本身处于心理敏感的‘叛逆期’,加之文化知识及社会经验的不足,随之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个别学生甚至出现严重厌学、漠视生命等极端思想,如不及时解决,会影响其健康成长,甚至危及生命、影响社会稳定。”2025年河北省两会期间,河北省人大代表、沧州市中心医院党委书记高广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他提到,当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在实际运行中仍存在问题:一是预防体系不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落实不到位,常被主课挤占,教育内容缺乏系统性与针对性,多为理论灌输,难以真正触及学生内心需求,预防性教育成效欠佳。家庭教育预防意识淡薄,家长普遍重智轻德育、忽视孩子心理变化,错过早期干预时机。二是筛查机制不精准。筛查工具单一,多依赖传统心理量表,难以全面、动态捕捉学生复杂多变的心理状态。三是干预力量薄弱。专业心理教师配备不足,在广大中小学校,专职心理教师与学生人数比例远低于国家标准,且部分教师专业水平有限,面对突发心理危机难以提供有效、及时的一对一辅导。四是家校医联动体系尚未建立。心理健康状况不良的学生被识别出来,需要及时转介干预。但这些学生的转介就医机制目前尚未真正建立。有的家长也常因认识不足或歧视偏见等问题不去就医,导致学生病情耽误。
为此,高广明建议,教育部门可制定有关政策,提高学校负责人的重视程度,制定刚性措施,明确机构配置及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工作评价中的权重,采取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发挥专业优势,建立当地知名心理专家库,一方面为学生们开展定期的心理辅导课程,针对不同年级、成长阶段所面临的学业压力、人际交往困惑、青春期烦恼等问题,进行深入浅出地讲解与疏导;另一方面,积极组织并深度参与校园危机干预演练,模拟校园霸凌等事件引发的创伤应激等危机场景,指导学校教职工识别危机信号、掌握初步干预技巧,同时也让学生们熟悉应对危机流程,提升自我保护意识。全方位、多层次地为校园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同时,高广明提到,教育部门还可联合卫健部门,统一组织开展学生心理健康筛查工作,指导学校科学运用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结果,推动建立“一生一策”的心理成长档案,建立健全心理健康管理平台,对筛查出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可转医院方进行干预和危机预防,完善全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立学生心理健康预警机制,降低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率。
“中小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其心理健康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健全危机干预体系、提升社会协同力度,可以有效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保障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高广明说。(责编:林福盛、付兆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