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 2025 CZSZXYY.com All Right Reserved.
通信地址┃河北省沧州市新华西路16号
冀ICP备15027098号

2025年9月17日是第七个世界患者安全日,今年的活动主题是“安全护理每个新生儿和儿童”。作为医疗管理永恒的核心,患者安全事关我们每个人的生命健康和家庭幸福,而儿童用药安全更是重中之重。
孩子不是“缩小版”的成人,他们的身体各系统、器官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对药物的敏感性和耐受性与成人显著不同。在临床工作和日常咨询中,我发现很多家长在给孩子用药时存在不少误区。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盘点一下,并学会如何为孩子安全用药保驾护航。
一、 这些儿童用药的错误认识,您有吗? 1.“剂量减半”或“凭感觉给药”。 这是最危险且最常见的错误!儿童的体重、年龄和病情都是决定用药剂量的重要因素,简单地将成人剂量减半极易导致过量中毒或剂量不足延误治疗。请务必按照医生、药师的叮嘱或药品说明书上的推荐剂量用药,切勿随意增减药量。 2.滥用抗生素和静脉输液。 很多家长将抗生素视为“万能神药”,孩子一感冒发烧就要求使用。事实上,抗生素只对细菌感染有效,对病毒性感冒、流感无效。滥用抗生素不仅无益,还会导致肠道菌群紊乱和耐药性。同样,不要盲目追求“好得快”就要求输液,应根据病情严格遵循医嘱选择正确给药途径。 3.多种药物混用,追求“猛药”。 为了让孩子快点好,同时使用多种复方感冒药(如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酚麻美敏混悬液等),极易造成相同成分过量(如对乙酰氨基酚过量可导致肝损伤)。这一现象在每年的流感季屡见不鲜。切记:“药不是吃得越多,病就好得越快”。 4.轻信“偏方”或海淘“神药”。 一些未经科学验证的偏方可能含有害成分,而海淘药品说明书多为外文,家长难以全面了解其成分、不良反应和禁忌证,用药风险极高。 5.喂药方式“糖衣炮弹” 为让孩子吃药,将药混在牛奶、果汁、粥汤里。但牛奶、果汁等可能与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影响药效,例如牛奶中的钙会与四环素、铁剂结合。更不要称药品为“糖果”,避免孩子误食。 二、儿童安全用药“核心须知” 1.“药”听专业的:遵医嘱,看说明书 务必在专业医生或药师指导下用药。使用前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重点关注药品说明书中特殊人群用药项下【儿童用药】版块,明确药物的使用年龄范围。同时,要注意【用法用量】下,有无推荐的儿童用药剂量;也要关注药物的禁忌、不良反应等信息。凭经验用药不可取,不同疾病症状可能相似但治疗完全不同。 2.“量”要精确的:用专用量具。 坚决杜绝“汤勺随便舀”。应使用精确的计量工具,如定量杯或滴管,以确保剂量准确。注意用药间隔,避免重复用药或漏服。 3.“药”选合适的:选择儿童专用剂型 尽量选择儿童专用药,这些药品在名称(例如小儿XX口服液)或包装(例如外包装印有儿童图案)上往往会有体现。在剂型选择方面,滴剂、混悬液、颗粒剂等更适合儿童使用,且通常添加了矫味剂,孩子接受度更高。 4.“情”要明确的:告知用药史和过敏史 就诊时,主动、清晰地告知医生孩子的过敏史(食物、药物)、近期用药史(包括处方药、非处方药、保健品),避免重复用药或药物相互作用。 5.“储”要科学的:正确存放保安全 按照说明书要求储存药品(常温、阴凉、冷藏等)。所有药品都应存放在儿童不易触及的地方,最好用儿童安全盖的药瓶,防止孩子误服。注意药品保质期和开启后的使用期限,及时清理过期、变质药品,避免误服误用。 总结 儿童用药的核心原则是——精准、安全、专用。他们的身体更加娇嫩,也更加脆弱,每一次用药都需要我们格外的谨慎和科学的态度。在世界患者安全日这个特别的日子里,让我们共同努力,从每一片药、每一次喂服做起,筑牢儿童用药安全的防线,用知识和细心守护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托起每一个家庭的希望与未来。 安全用药,儿童优先;健康守护,从“小”做起!
图文供稿:药学部 张欢
编辑:健康教育办公室
排版:王雨禾
审核:杨丽萍 王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