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为结肠癌和直肠癌的总称,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在西方发达国家其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的第2位。在我国,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日惯的改变,大肠癌的发病率日渐增高。大肠癌早期治疗效果较好,遗憾的是,多数患者初次就诊时已属中晚期,预后较差,在公众中普及防癌和抗癌常识显得日趋迫切和重要。
细心观察早警惕
大肠癌的早期症状并不明显。常见的警示性表现有:排便习惯的改变,如大便由每天1次变为多次,排便时有不尽感、大便变细,出现粘液等,部分人可出现腹泻与便秘的交替;黑便与便血,当肿瘤生长到一定程度时,出现出血,少量的出血表现为大便潜血试验呈阳性,对有血便或持续大便潜血阳性患者,应首先考虑到有大肠癌的可能;腹胀腹痛,肠道因肿瘤的存在可出现梗阻及功能的紊乱,均可引起腹痛、腹胀,程度轻重不一,多为隐痛或胀痛,或仅仅表现为腹部不适;贫血与消瘦,肿瘤患者多会出现慢性消耗性症状,如贫血、消瘦、乏力及发热等。
定期筛查早发现
大肠癌早期通常无症状,或仅出现不具特异性的轻微症状,因此,通过筛查发现早期大肠癌是很重要的。特别是对高危人群(年龄大于50岁具有大肠癌或腺瘤家族史、长期慢性炎性肠道疾病史或有遗传易感性的人)定期筛查非常必要。对已患大肠腺瘤的患者,术后应每1-2年行一次结肠镜检查,对那些一级亲属患有大肠癌或腺瘤性息肉病的患者,通常于40岁开始每年进行一次大便潜血检查,直肠指诊可作为补充,每3-5年进行一次结肠镜检查。而对于一般人群,通常建议50岁开始每年进行一次大便潜血检查,阳性者行结肠镜检查。在此提醒广大群众,定期有针对性的体检是发现早期恶性肿瘤最有效的方法。
及时检查早诊断
大肠癌常用的诊断方法主要包括:直肠指诊,在门诊即可进行的简单有效的诊断方法,对直肠癌早期诊断有重要的价值;大便潜血试验阳性往往提示肠道出血;肿瘤标志物检查,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199可在临床症状出现之前就已升高;影像学检查,包括结肠镜检查、结肠钡剂灌肠检查、超声检查、CT及磁共振成像(MR)检查。
健康生活早预防
绝大多数散发性的大肠癌与环境因素,特别是饮食因素密切相关。饮食干预可以降低大肠癌的发病率。在饮食方面应该提倡增加高纤维的水果如香蕉、绿叶蔬菜、谷类等比例,减少脂肪及动物蛋白及精制碳水化合物的比例。此外,食用富含维生素C、维±素E的食物,少吃含亚硝酸胺的食物,在结肠癌的预防上也可能有重要的价值。
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是独立的大肠癌的危险因素;体力活动可以促进结肠蠕动有利于粪便排出,从而达到预防大肠癌的作用;吸烟及酒精的摄入量是诱发大肠腺瘤的危硷因素,减少烟酒摄入有利于预防大肠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