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循环缺血(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a,PCI)是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常见临床症状包括头晕、眩晕、肢体或头面部的麻木、肢体瘫痪、感觉异常、步态或肢体共济失调、构音或吞咽障碍、跌倒发作、偏盲、声嘶等。出现一侧脑神经损害和另一侧运动感觉损害的交叉表现是PCI的特征表现。血管内介入技术作为近年来新发展起来的防治脑血管病的方法,与传统的脑血管病治疗方法相比较具有一定的优势,在缺血性脑血管病诊疗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近日,我院神经内三科成功为一位后循环缺血患者实施全脑血管造影术+右椎动脉及左锁骨下动脉支架术。该患者为59岁女性,有多年的高血压、偏头痛病史,于半年前出现无明显诱因头晕、头痛,全头部胀痛不适,以前额部为著,伴有头昏沉感,思睡,服用口服止痛药物可缓解,反复发作,曾就诊于本市、北京多家医院,治疗后症状均无明显缓解,慕名来到我院神经内三科接受治疗。
经过细致的查体及完善相关检查,发现该患者血脂高,低密度脂蛋白升高,有高血压、高血脂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头颈CTA检查显示双侧椎动脉起始处中重度狭窄,左侧锁骨下动脉起始处重度狭窄,为后循环缺血。
董爱勤主任带领科室成员仔细研究患者病情,确定运用血管内介入治疗方案,经过相关术前准备后于局麻下行全脑血管造影术+右椎动脉及左锁骨下动脉支架术,在狭窄处放入支架,改善脑供血,同时将斑块固定,防止斑块脱落,从而减少脑卒中的发生。术后患者头晕、头痛症状明显减轻,恢复情况良好。
我院神经内三科是河北省医学重点发展学科,科室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在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眩晕症、偏头痛、癫痫、帕金森病、脑炎、脑膜炎、脊髓炎、多发性硬化、格林—巴利综合征、周期性麻痹等治疗方面和危重症病人的抢救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建立卒中单元,使脑梗塞、脑出血患者得到迅速、合理、积极、有效的治疗。溶栓疗法、血管内介入治疗(脑动脉狭窄的支架成形术和颅内动脉瘤的栓堵术)、康复训练等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大大降低了脑血管病患者的死亡率、致残率和复发率。